2024年11月6日 星期三

2024 11 07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 川普78歲二度成為美國總統 川普成功學曝光:給人機會不必在乎他是誰。川普以壓倒性的姿態擊敗賀錦麗篤定成為第47屆美國總統,使得《川普學:我是這樣獲得成功的》這本書立刻成為臺灣書市焦點。川普曾說:要成功就要用狠勁夢想,用智慧達成目標,更要知道自己值多少錢。想要快樂(成功)的工作環境,川普有一個神比喻:「如果你要住在河裡,就要懂得跟鱷魚作朋友」。早在2004年電視節目中《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中,川普就被外界形容是美國夢的最佳詮釋

 

2024 11 07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 川普78歲二度成為美國總統 川普成功學曝光:給人機會不必在乎他是誰。川普以壓倒性的姿態擊敗賀錦麗篤定成為第47屆美國總統,使得《川普學:我是這樣獲得成功的》這本書立刻成為臺灣書市焦點。川普曾說:要成功就要用狠勁夢想,用智慧達成目標,更要知道自己值多少錢。想要快樂(成功)的工作環境,川普有一個神比喻:「如果你要住在河裡,就要懂得跟鱷魚作朋友」。早在2004年電視節目中《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中,川普就被外界形容是美國夢的最佳詮釋

 

三立新聞網 的故事
 
資深媒體人鍾志鵬/台北報導
川普成功學曝光:給人機會不必在乎他是誰。(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臉書)

▲川普成功學曝光:給人機會不必在乎他是誰。(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臉書)

川普以壓倒性的姿態擊敗賀錦麗篤定成為第47屆美國總統,使得《川普學:我是這樣獲得成功的》這本書立刻成為臺灣書市焦點。川普曾說:要成功就要用狠勁夢想,用智慧達成目標,更要知道自己值多少錢。想要快樂(成功)的工作環境,川普有一個神比喻:「如果你要住在河裡,就要懂得跟鱷魚作朋友」。

川普成功的5個人生態度曝光

談價值 用狠勁夢想,用智慧達成

談態度 財富的金色階梯不是錢,而是態度和觀念

談創業 不只製造財富,更贏得人生的創業課

談談判 打動人心高效川普談判術

談幸福 幸福,不是財富和GDP

川普成功學曝光:用狠勁創造夢想。(圖/翻攝自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ig)

▲川普成功學曝光:用狠勁創造夢想。(圖/翻攝自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ig)

川普逆襲成功擊敗賀錦麗 78歲成為美國年紀最高總統創紀錄

早在2004年電視節目中《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中,川普就被外界形容是美國夢的最佳詮釋,他不只是企業家、電視明星,現在更是一言一行牽動全球的政治巨星。川普在房地產開發方面的成就聞名全球,他曾經在經濟大蕭條時破產,欠下90億美元,現在身價早已超過百億美元。

川普的人生「高潮迭起」,幾次瀕臨破產,卻又能幾次「起死回生」,靠的就是這5個可以成功的人生態度。

《川普學:我是這樣獲得成功》作者李棋芳分析,川普的做人訣竅。無論是人生或是談判,他都有自己獨到的技巧。就像是在談判的時候,川普說:你要信任你的對手,創造和諧的關係,而不是去攻擊他。但是在信任對手的同時,你要把他的話都當成是假的,再慢慢求證哪句話是真的。

川普成功學曝光:用狠勁創造夢想。(圖/翻攝自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ig)

▲川普成功學曝光:用狠勁創造夢想。(圖/翻攝自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ig)

川普:想要快樂(勝選)的工作環境就是

<如果你要住在河裡,就要懂得跟鱷魚作朋友>

川普的員工有跟著他作事二三十年的,他覺得自己運氣很好,能夠跟這些員工共事那麼久,他很喜歡他們,相信他們也喜歡他,這就是令他感到快樂的工作環境。也由於他秉持著「如果你要住在河裡,就要懂得跟鱷魚作朋友」的想法,所以,他和 大家互相尊重、合作無間。那麼如何互相尊重、合作無間呢?

他用的方法是,「找出對方的 優點,認真找到對方讓自己欣賞的優點」。

因為每個人都有別人沒有看見的能力或潛力。還有,人們都不喜歡被低估,更不應該低估別人,即使川普,也有公眾形象之外的他。所以,不要 執著於表面的印象,就能夠跟周遭人互動良好,讓工作環境更愉快且更有效率,因為跟自己喜歡的同事一起工作,是讓你愛上工作的好方法,使你在工作中找到快樂,因而更願意積極投入,作出令自己和他人滿意的成績,如此一來,將會形成良性循環的幸福生活。

現在要找到一個各方面都令人滿意的工作,並不是非常容易,我們往往無法挑選老闆,更無法挑選同事,這時,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就變得很重要,否則不但徒增工作上的阻力,更會將不好的情緒帶到日常生活,影響你下班後的人際 關係,讓你的人生和生活變成壞情緒惡性循環所產生的不良結果。

那麼,要如何與人相處?和諧相處的關鍵點是什麽? 

星雲大師說:

「人我相處之道在於彼此快樂,能如此才能安心、安住。吃、住方面的不如意尚且其次,不要太介意 別人的一句話而煩惱,世間沒有什麼不可以的事,只要商量、溝通,站在對方的立場『體貼』一下,不以情緒處事,自然能和樂共處。」

他還說:「世事如同棋局,有遠見者勝。 有恩不求他報,凡事不要太過計較,忍不了時,用力再忍,『難忍能忍』,則一切均能如意自在。」

這是多麼通透的處世道理,替別人著想、不求回報、不計較、忍讓,這都是能夠讓人心安理得的相處之道,因為沒有一件事是要讓你對不起別人,做到這四點如果還沒有得到愉快的人際關係,也不要氣餒放棄,再繼續這樣做下去,相信明天或一個月後事情就不一樣了。你所作的一切努力,就算最後沒有影響周遭,對自己卻一定會有好的影響,千萬不要灰心,要相信成果遲早會降臨,不要在挫折時懷疑自己, 人生不會都只有快樂,挫敗往往是戴著假面具的成功,珍惜 並善用身邊所擁有的資源,並擁有突破困境、堅持下去的勇 氣和毅力,最後一定能夠遇見幸福的自己,並找到快樂的人生。

川普名言:

「認真找到對方讓自己欣賞的優點,因為每個人都有別人沒有看見的能力或潛力。」

川普78歲二度成為美國總統。(圖/翻攝自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ig)

▲川普78歲二度成為美國總統。(圖/翻攝自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ig)

川普成功學:給人機會,不必在乎他是誰 逆襲成功創自己紀錄

川普知道這個世界並不完美,許多人渾身都是缺點,但是優秀的人依然很多,同時他也抱持不應該低估別人的想法,總是願意給人機會,而且超越頭銜、地位。而正因為他期望別人有更好的表現並給予機會,因而激勵對方勇於接受挑戰,更培養出信心,這樣的作法不但能夠讓人充分發揮才能,更可以挖掘出非常有能力又忠誠的優秀員工。

川普房地產公司的營運長就是一個例子。最早開始川普雇用他當保全人員,但因為發現他是個值得信任、盡心盡力的員工,而且有很大的潛力,因而一路給他機會,他的職位不斷高升,在成為川普房地產公司的營運長之前的職位是執行副總裁。

不論你給別人機會或別人給你機會,重要是要看見機會。馬雲合夥人蔡崇信當年放棄年薪百萬以上的工作,從台灣特意去杭州馬雲的家找他,願意領月薪五百塊人民幣,加入馬雲集團。

根據2014年富比士雜誌香港富豪榜的排名,蔡崇信首次入榜就排名第十四名,身價三十二億美元。這正是因為他們互相看見機會,並給予彼此機會,最後兩人都成了贏家。


川普成功學曝光:千萬不要自我設限。(圖/翻攝自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ig)

▲川普成功學曝光:千萬不要自我設限。(圖/翻攝自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ig)

馬雲說:人生一般有三層機會。

第一層機會:年輕的時候 你啥都沒有,其實這個時候都是機會,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第二層機會:你剛剛有點成功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機 會⋯⋯但你自己覺得都是機會的時候,反而要想清楚,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放棄什麽,因為真正屬於你的機會並不多。

第三層機會,是給別人機會,給年輕人機會。」在馬雲眼裡,年輕人的無所畏懼才是開創未來的最大特質,因此,他認為給年輕人機會並相信他們,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那麼,當稍縱即逝的機會來了,要如何抓住呢?最好的辦法就是隨時隨地準備好迎接它的到來。那麼要如何準備呢?


專家建議以下五個準備方向:

第一:不斷學習你所屬領 域的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甚至跨領域去學習。

第二:對新 知好奇,喜歡吸收新資訊,現在是個多元發聲的時代,多吸 收新知可以

           緩解擔心落伍的焦慮感,更可以豐富常識和知識。

第三:對自己有信心,用樂觀正面的心態去克服對失敗 的恐懼,不要患得患失。

第四:做任何事都有始有終,也可以透過運動鍛鍊毅力和耐性。

第五:培養體貼別人的同理心和客觀思考的能力,這是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

           可以因而創造互助合作的工作環境。

當你隨時表現出這五項特質,別人 很快就會注意到你,一有好的機會就會想到你,因為這時你 在別人眼裡,是一個專業又專注、聰明、有自信、有毅力、 注重人際和諧的優秀人才。

川普名言:

「我們不應該低估別人的想法,而且要給人機會, 不要在乎對方的頭銜、地位。」

川普成功學曝光:不要設限 用狠勁創造夢想。(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臉書)

▲川普成功學曝光:不要設限 用狠勁創造夢想。(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臉書)

川普成功學:你要知道自己值多少錢 要了解自己的潛力和內在的價值

川普認為我們不應該只知道東西的價格,而對其價值一無所知,這就像看待自己一樣,要了解自己的潛力和內在的價值。川普除了是成功的房地產開發商、生意人、高爾夫球開發商、電視節目製作人、電視名人,還是在亞馬遜暢銷書作者的常勝軍(現在是轟動全球的美國新任總統),這些都是他不自我設限所帶來的成果,他總是躍躍欲試地嘗試各種領域的事業,因而也獲得多面向的成功。

川普看重的是自我挑戰,尤其他事業那麼成功,早就不需要為錢工作,但他仍然為完成目標和追求理想感到興奮。他總是不停地向前邁進,不斷地挖掘並發揮自己的潛力。

(2016川普70歲成功當選美國總統、2024年川普78歲再次成功當選為美國,人生的成功紀錄再添加奇蹟一筆。),2000年川普連任總統不成功,相信他也會秉著不屈不撓的個性,記取經驗,下次再來(真的成功了),因為他相信永遠不要自囿於學識、經驗、年齡……就能創造出不凡的價值。

《阿凡達》全球票房高達二十七億美金,是世界賣座冠軍電影,導演柯麥隆說:「有年輕的導演問我做這一行的忠告。我說:『別自我設限。其他人會替你設限制,但你千萬別自我設限,別不相信自己,要勇於冒險。』」

在這個世界上,不論任何領域,想要追求發展就要有所突破,但突破往往需要創意,有時甚至要冒險去執行創意,然而,創意來源歸根究柢就是不要設限,因此,不要設限和成功人生有著良性循環的關係。

不要小看不自我設限所帶給你的力量,小到生活選擇中的新嘗試到事業規劃的新方向,運用不自我設限的作法,能夠讓你體會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奇力量。

例如: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因為堅持要做某件事,而與家人或朋友鬧得不愉快的情況,這時如果願意放開自我設限,結果就會不同,你會發現沒有一定要怎麼樣世界才會運轉;

又例如,你一直夢想要開家咖啡廳,但日復一日,其他有同樣夢想的人早就成為咖啡廳主人了,你卻繼續在公司天天受氣,始終下不了決心,原因是對自己沒信心,覺得自己一定會失敗。事實上,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失敗的可能,但你一定要承受風險,即使太空船升空那麼精密執行的任務,也沒有每次都成功,難道他們就因此退怯嗎?

如果你想探索、進而看見自己的價值,就要放開自我設限的枷鎖,像下列故事裡的鷹一樣。有一個獵人抓到一隻幼鷹,把幼鷹帶回家和雞一起養。這隻幼鷹因而以為自己是雞。後來幼鷹長大,獵人想把牠訓練成獵鷹,但牠因為每天都和雞在一起,變得沒有飛的願望了。最後獵人只好把牠帶到山頂,然後用力扔了出去,剛開始鷹直線落下,但在慌亂中拼命撲打翅膀,因而驅使牠飛翔,接著牠果然像隻鷹飛了起來。就是像這樣,如果你想要高飛,就要展開內心鷹般的飛翔能力。

格言:「不要只知道東西的價格,而對其價值一無所知,就像看待自己一樣,要了解自己的潛力和內在的價值。」

川普學。(圖/大喜文化提供)

▲川普學。(圖/大喜文化提供)

本文寫與摘自大喜文化出版之《川普學:我是這樣獲得成功的》

2024 11 06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 永續管理師 永續發展基礎能力測驗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 赤道原則之背景及我國銀行業參與情形 赤道原則為大型國際金融機構所採行的風險管理架構,用以決定、衡量及管理專案融資對環境與社會產生之風險,屬自願性簽署遵循之金融業準則。銀行公會參考國際赤道原則協會公告赤道原則第4版(赤道原則4.0)主要內容,包括重視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排放揭露及提升環境社會風險管理

 

2024 11 06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 永續管理師 永續發展基礎能力測驗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 赤道原則之背景及我國銀行業參與情形 赤道原則為大型國際金融機構所採行的風險管理架構,用以決定、衡量及管理專案融資對環境與社會產生之風險,屬自願性簽署遵循之金融業準則。銀行公會參考國際赤道原則協會公告赤道原則第4版(赤道原則4.0)主要內容,包括重視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排放揭露及提升環境社會風險管理

 

2024 11 06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 永續管理師 永續發展基礎能力測驗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 赤道原則之背景及我國銀行業參與情形 赤道原則為大型國際金融機構所採行的風險管理架構,用以決定、衡量及管理專案融資對環境與社會產生之風險,屬自願性簽署遵循之金融業準則。銀行公會參考國際赤道原則協會公告赤道原則第4版(赤道原則4.0)主要內容,包括重視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排放揭露及提升環境社會風險管理

 赤道原則之背景及我國銀行業參與情形

(一)    赤道原則為

大型國際金融機構所採行的風險管理架構,

用以決定、衡量及管理專案融資對環境與社會產生之風險,

屬自願性簽署遵循之金融業準則。

世界各國對金融機構參加赤道原則,

係採取鼓勵性質,而非要求強制加入。

各金融機構得視其業務型態及規模,

逐步將赤道原則精神落實於其業務中。

推動赤道原則情形

1.督導銀行公會參採「赤道原則」之精神

103年4月29日該會於「會員授信準則」第 20 條第5項增訂

「辦理企業授信審核時,宜審酌借款戶是否

善盡環境保護、企業誠信經營及社會責任」規定。

自106 年 7 月 5 日起調整適用範圍,由「專案融資」

擴大至所有「企業授信」,有助引導資金投入對環境友善

之綠能產業。


2.參考赤道原則4.0指引重要內容納入會員授信準則

銀行公會參考國際赤道原則協會公告赤道原則第4版

(赤道原則4.0)主要內容,包括重視

氣候變遷、

溫室氣體排放揭露及

提升環境社會風險管理

等納入會員授信準則第20條之5規範,經本會111年4月11日

同意備查,以藉由金融機制

引導授信企業重視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

鼓勵產業追求永續發展及達成減碳目標。

規範重點說明如下:

(1)    銀行內部應就大型專案融資案件設置專案評估小組,

        以進行對環境與社會影響之專案評估審查及貸後監測。

(2)    銀行應確認授信戶已參照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框架

        對環境與社會高風險的大型專案融資案件評估分析

        其可能遭遇的氣候相關實體風險,並對高碳排量
   
       大型專案融資案件評估分析其氣候相關轉型風險。

(3)    銀行應確認授信戶已參照

       「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準則

        (United Nations Guiding Principles o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UNGP)」框架

        就大型專案融資案件可能對相關利害關係人

       (包括當地社區、住民、員工等)造成之影響,

       進行評估調查。

(4)    銀行應確認大型專案融資案件授信戶是否依主管機關

        規範對該專案進行溫室氣體盤查。

(5)    大型專案融資之授信契約中應納入授信戶對環境及

         社會等相關事項之承諾性條款,及授信戶無法符合

         承諾條款之因應措施。

(6)    大型專案融資案件如採聯貸方式辦理者,主辦行或

         管理行應協助參貸行取得該專案融資之環境與

         社會影響專案評估審查及貸後監測相關報告資訊。


(7)    銀行辦理大型專案融資案件,得視個案需要

        請授信戶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或獨立專業顧問

       協助相關評估作業。

(三)    本國銀行簽署加入之情形

截至113年9月30日止,我國已有20家本國銀行及

1家金融控股公司簽署赤道原則,至其他未加入赤道原則

之銀行辦理企業授信審核時,亦應依前開授信準則,

將赤道原則之精神納入授信審核之考量。

金管會將持續宣導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簽署或

遵循國際有關永續金融主題之倡議及原則。

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

2024 11 05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 永續管理師 永續發展基礎能力測驗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 S2的氣候相關揭露中, 內文主體與 TCFD(氣候相關財務披露)以及 CDP(碳揭露計畫)以及 SBTi(科學基礎目標倡議) 都以共同的四大核心架構為基礎: 治理、策略、風險管理,以及指標及目標《接軌IFRS永續資訊揭露專區》 網站,內容除了 S1號《永續相關財務資訊揭露之一般規定》及第 S2號《氣候相關揭露》外,也揭露企業遵循的藍圖。。

 金管會2023年8月中旬公告《接軌IFRS永續資訊揭露專區》

網站,內容除了

S1號《永續相關財務資訊揭露之一般規定》及

S2號《氣候相關揭露》外,也揭露企業遵循的藍圖。

企業在2026年將首度適用該標準,至2028年所有上市櫃公司則

都必須遵循。

IFRS S1及S2的實施益處,除了

增加永續資訊之可比較性及可信賴性,

防止漂綠,

更可

因此吸引永續的資金,以及

加速企業永續轉型及承諾。

S2的氣候相關揭露中,

內文主體與

TCFD(氣候相關財務披露)以及

CDP(碳揭露計畫)以及

SBTi(科學基礎目標倡議)

都以共同的四大核心架構為基礎:

治理、策略、風險管理,以及指標及目標。

2024 11 05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 永續管理師 永續發展基礎能力測驗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以下稱WEF)於2023年1月發布之《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3):全球前景預見(Outlook)、全球風險嚴重性(Severity)、全球風險影響後果(Consequences)、全球風險預備與治理(Risk Preparedness and Governance)與面對風險的質化問題(Qualitative Questions on Risks)

 

2024 11 05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 永續管理師 永續發展基礎能力測驗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以下稱WEF)於2023年1月發布之《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3):全球前景預見(Outlook)、全球風險嚴重性(Severity)、全球風險影響後果(Consequences)、全球風險預備與治理(Risk Preparedness and Governance)與面對風險的質化問題(Qualitative Questions on Risks)

 

世界經濟論壇(WEF)《2023全球風險報告》

重點整理與反思

文 / 魏麗容 中心兼任助理;郭雅婷 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以下稱WEF)於2023年1月發布之《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3),關注在地緣政治緊繃的局勢下,對既有社會經濟與環境各面向風險所帶來的挑戰。自2020年COVID-19的黑天鵝事件衝擊全球高度分工的供應鏈體系,全球各經濟體的脆弱與數位轉型的加速無形地加劇各個國家內部和各個國家之間的不平等現象;

至2022年初爆發烏俄戰爭、全球高通膨現象、與監管機構由鴿轉鷹的政策態度,全球風險樣貌無疑更趨複雜,多重危機的湧現將成為世界新常態

  有鑑於日漸詭譎的風險局勢,為維持合宜的風險感知(Risk Perception)以助各利害關係群體得以洞察並防範未來的不確定性,《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針對未來一年、未來2年、與未來10年的風險重大性,與風險治理成效進行彙整分析,並提出「多重危機(Polycrises)」壟罩下的新興未來可能與相關籌備建議,以下將分成五個部分說明。

 

一、《全球風險報告》系列(The Global Risks Reports內容

  《全球風險報告》系列為世界經濟論壇統籌的年度風險研究報告,自2005年首版報告發布以來,已經超過18年。在該系列報告書中,所謂「全球風險」指稱不確定的事件或條件,但如果發生,則可能在未來10年內對多個國家或產業造成重大負面影響,所有的合作調查夥伴皆以此定義作為調查基礎(胡祐瑄,2021;張睿寧,2022)。

  《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是根據2022年9月至10月進行的全球風險感知調查(The Global Risks Perception Survey,以下稱GRPS),調查對象橫跨不同國家之公私部門、學術界、政府、國際社會,與民間社會大眾,逾1,200名專家共同評估世界面臨的風險。往年,GRPS的調查主要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年度風險調查(例:The world in 2023)、全球風險格局(The global risks landscape)以及全球風險之間的關係(Global risks interconnections)。

  今年度的GRPS大方向地延續2022年的調查項目,分為五個調查子項:全球前景預見(Outlook)、全球風險嚴重性(Severity)、全球風險影響後果(Consequences)、全球風險預備與治理(Risk Preparedness and Governance)與面對風險的質化問題(Qualitative Questions on Risks),見表1。同時,根據五大關鍵風險主題,對風險選項進行調整,由前一年度的37個風險彙整成32個風險,並增加2個新風險項目,包含

(1)生活成本負擔困境(Cost-of-living crisis)

(2)錯誤資訊與造假資訊(Mis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

同時,基於環境議題備受重視,遂將「氣候行動失敗」區分成

「氣候變遷調適失敗(Failure of climate-change adaption)」與

「氣候變遷減緩失敗(Failure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表1 GRPS五項調查子項目簡介

GRPS調查項目

內容

全球前景預見

邀請受訪者預測未來風險樣貌的演變與波動程度

全球風險嚴重性

評估不同期間(未來1年、2年、10年)全球風險的發展,對風險的急迫程度表達看法

全球風險影響後果

要求受訪者評估風險的影響層面,並考量風險間的連動效果,釐清關聯性

全球風險預備與治理

認識不同利害關係人對風險治理的現狀,評估治理的有效程度,確立未來全球行動與合作的機會領域,以期為下一階段的準備工作提供資訊

面對風險的質化問題

運用受訪者的專業,補充新興風險的識別,使全球風險視野更加全面

資料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 Global Risks Report 2023 (作者自行整理製表)

 

二、全球風險新局勢:「生活成本負擔困境」與「氣候變遷減緩失敗」列屬近期及遠期未來的首要挑戰

  《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由近而遠的推進對風險重大程度的預期,揭露不同時間點下,全球普遍不願面對卻日漸加劇的全球性風險。以面臨未來一年(2023年)的重大風險來說,世界多國由於烏俄戰爭所致,使得糧食及能源產生供給危機,面臨輸入型通膨(Importing Inflation),或稱供給驅動的通膨危機(Supply-driven Inflation)。

為了穩定物價水平,各國監理機構相繼推行緊縮性貨幣政策,告別過往的低利率時代。然而,快速的升息步調卻壓抑了經濟復甦,產生停滯性通膨的隱憂。同時,疫情催化經濟發展極化與數位轉型加速的問題仍存,亦使相關議題於短期內備受關注。故根據圖1,將受訪者對各項風險感知在2023年對全球範圍的影響嚴重程度進行排序,可以發現

「能源供給危機」、

「生活成本負擔困境」、

「通膨升溫」、

「糧食供給危機」與

「關鍵基礎建設遭受網絡攻擊」


為未來一年最為重大的前五項風險

 

圖1 面臨未來一年(2023年)的重大風險

資料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2023)Figure 1.1(作者自行翻譯)

 

  另外,今年度「全球風險感知調查排名」(Global Risks Perception Survey Ranks)顯示,由於戰爭導致原物料資源短缺、供應鏈破碎與高通膨等問題,快速的升息步調亦提升民眾的借貸與租賃資金成本,致使生活成本負擔困境」迅速飆升為短期(未來2年內)最具威脅的全球危機,「自然災害及極端天氣事件」延續去年排名居次,而「地緣經濟衝突」則因疫情及戰爭因素首度躍升前三。

值得關注的是,長期(未來10年內)的十大風險中氣候環境面向的風險具有6項其中以「氣候變遷減緩失敗」列居首位此外,長短期的10大重要風險議題僅有一項相異,彰顯未來10年內的風險熱點將多延燒在近似的議題上,並以環境面與社會面的風險為主,如圖2。

 

圖2 按照影響嚴重程度劃分的未來短期與長期十大全球風險感知排名

資料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2023)Figure A(作者自行翻譯)

 

  各風險之間常常會彼此互相影響,故報告亦呈現風險關聯圖,展現風險之間錯綜複雜的相關性,藉以萃取出全球的核心風險議題之關聯,如圖3中「國家解體」與「社會凝聚力侵蝕」和「州際衝突」息息相關,亦可能因此引發「大規模非志願性移民」問題,同時也間接與「自然資源危機」交互影響。綜合來看,WEF根據調查結果,將未來的全球風險收斂至

五大關鍵風險主題

(經濟面、環境面、地緣政治面、社會面,與科技面

如圖4,其中囊括經濟穩定性、自然環境生態系統、人類健康水平、人類安全、數位權利,呼籲各利害關係人不可輕忽風險間的相依性。

 

圖3 全球風險關聯圖

資料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2023)Figure C(作者自行翻譯)

 

圖4 全球風險調查結果呈現

資料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 Official Site, 2023b.(作者自行翻譯)

 

三、新興未來可能:多重危機情境

  併發衝擊與韌性的弱化,多領域的脆弱度使得未來多重危機將成為嚴峻的挑戰。因此,《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以未來自然資源短缺為前景核心,並以「全球化合作程度」與「氣候變遷對資源供給的影響暨低碳轉型的速度」為雙軸,試圖地建構未來 2030年的4種多重危機情境之可能(如圖5):

資源競爭(資源自給自足的危機)、

資源合作(資源稀缺的危機)、

資源限制(分歧的困境)

與資源控制(資源爭奪的危機)

在可想見的未來,水與原物料資源的短缺將可能日漸成為社會不可忽視之問題,鑑於地緣經濟對抗的高低與氣候行動的積極與否,預計2030年世界將呈現上述4種多重危機情境的其中一種局面。總之,各國亦須以多重危機情境為預警,慎防世界走向其中之一的多重危機情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惡劣局勢。

 

圖5 自然資源的多重危機情境(2030年)

資料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2023)Figure 3.2(作者自行翻譯)

 

四、全球前景預期:風險治理成效、風險短期示警與長期韌性、四大對策準則

  面對危機四伏的國際局勢,各國陸續部署風險預備與治理的工程。而今年度的報告遂針對風險治理成效感知進行調查,同時新增對各利害關係人治理的有效程度排序(如圖6)。調查發現氣候環境面雖為長期的重大風險議題,然卻被認知為準備最欠缺的領域,尤其是以平衡科學與政策可行性的淨零目標的不齊一、公私部門面臨多重危機的資源排他性問題,及公正轉型等重大議題同被視為氣候行動的三大挑戰。

  因此,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國家政府、多國努力和國際組織是管理這些全球風險最相關的利害關係人。亦即,全球風險是複雜的,有效的準備可能需要在各個地方、國家、區域,和全球層面共同採取行動。

 

圖6 風險預備與治理成效感知

資料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2023)Figure F(作者自行翻譯)

 

  另外,綜合GRPS的調查(如圖7),短期內雖有近8成的受訪者認為前景不穩定,然而長期而言,略多於一半的受訪者預計前景為負面,但是卻有約2成的受訪者相信局勢將重歸穩定,世界將恢復韌性。

 

圖7 未來短期與長期全球風險感知前景預期

資料來源: World Economic Forum(2023)Figure B(作者自行翻譯)

 

  隨著進入低度成長、低度投資、低度全球化合作的世代以及各國的經濟體面臨未來風險的調節能力下降之際,大多數的全球風險都須仰賴有效、國際性的合作,其中國家政府、跨國合作與國際組織亦被賦予重要使命。因此,《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在這個各種風險相互衝擊的新時代下,給予四大對策準則的建議:

1)強化風險識別與預見

2)重新衡量未來風險之於現今的影響

3)投資多領域、跨族群間的風險準備

4)加強對風險的對策準備與響應合作行動。

 

五、反思:給台灣的啟示

  多領域脆弱度的問題浮現,風險源與各國際性危機間複雜的交互關係,皆點出目前已經沒有任何經濟體能夠置身事外。尤其考量本國的地理位置與地緣政治局勢,台灣將會是國際上首當其衝的國家之一。

 

1. 佈建國家等級的危機識別與預警系統

  覆巢之下無完卵,台灣須積極通過公私部門的資訊交流,建置國家等級的風險預警平台或者相關管理機制。舉例來說,美國目前正組建跨部門委員會並提出全球風險因應的法案;英國政府建立衡量社會經濟韌性的評估框架,以數據驅動方式評估不同族群間的風險( World Economic Forum,2023:71)。因此,建議政府應廣邀產、官、學界專家協同建立國家等級的前瞻風險預警平台,或者建立相關管理機制。

 

2. 全面性強化各產業之企業風險管理能力

  唯有整體各產業之企業的風險意識提升,氣候行動失敗的風險才得以有效降低。台灣得借鏡香港交易所公布「氣候信息披露指引」之經驗,編撰並揭露氣候風險評估與情境設定的方法指引,引導眾多中小企業與新創公司得以順利使用系統性的量化與質化的方法,完成永續報告書,強化企業風險管理能力,以避免未來遭遇不可預期的風險襲擊之危機,為未來各項風險衝擊進行準備與管理。

 

3. 金融產業宜扮演「氣候正義」的推行助力

  金融業宜根據全球風險報告揭露之重大風險源,設計相對應的融資、保險與投資策略。同時,不應排擠目前高碳排產業的客戶,而應積極扶持各企業,協助進行低碳轉型,以捍衛氣候正義的精神。

 

4. 植入永續DNA—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並響應國際間的永續倡議

  面對氣候變遷與多重面向的危機考驗,都需要仰賴公私部門與跨國間的密切合作。因此,建議台灣各界亦需積極地回應國際間發布的永續倡議與框架,以期迎來更具韌性的長遠未來。

  

  總之,在面臨短期與長期的風險前景中,必須更好地提高國家準備程度和全球合作深度。我們需要共同行動,開闢一條擺脫連鎖多重危機的道路,並為下一次全球衝擊做好集體準備。因此,各國領導者必須接受風險的複雜性,並且根據平衡的願景採取合適的行動,以創造更強大、繁榮的共同未來。

 

參考文獻

  1. World Economic Forum(2023).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3, 18th Edition — Insight Report. Geneva: World Economic Forum.
  2. World Economic Forum Official Site (2023a). "Global Risks Report 2023."
  3. World Economic Forum Official Site (2023b). "Global Risks."
  4. 胡祐瑄(2021)。〈世界經濟論壇(WEF) 《2021全球風險報告》重點整理〉。
  5. 香港交易所(2021)。〈氣候信息披露指引〉。
  6. 張睿寧(2022)。〈世界經濟論壇(WEF) 《2022全球風險報告》重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