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4日 星期一

2023 07 25 左永安顧問 中華亞健康生命科學世界總會 公開徵募會員

 



 

2023 07 25 左永安顧問 中華亞健康生命科學世界總會 公開徵募會員

 

2023 07 25 左永安顧問 中華亞健康生命科學世界總會 中華民國112年07月20日 發文字號 台內團字第1120281415號 依法准予籌組



2023 07 25 左永安顧問 中華亞健康生命科學世界總會 中華民國112年07月20日 發文字號 台內團字第1120281415號 依法准予籌組

 

2023 07 25 左永安顧問 中華亞健康生命科學世界總會 中華民國112年07月20日 發文字號 台內團字第1120281415號 依法准予籌組

 


2023年7月19日 星期三

2023 07 18 左永安顧問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EMBA 公開演說的技巧 運用3秒鐘法與聽眾做目光接觸。

 

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

公開演說的技巧

  1. 與聽眾同調。在過程中要密切注意聽眾有沒有送出任何沒跟上、困惑或反對的線索。如果是有緊張或生氣的氣氛出現,請停下來,了解一下。
  2. 不要塞給聽眾太多資訊,讓聽眾超載。如果聽眾跟不上了,要趕快修補,可以穿插活動做緩衝。
  3. 適時穿插幽默,讓聽眾保持興趣。但要避免不適當或不好笑的笑話。
  4. 要掌握時間。自己準時結束,不要讓主席或聽眾幫您結束。
  5. 站、走、移動,配合適當的手勢和臉部表情,都比坐萫或站著不動好。坐著盯著電腦螢幕唸是最要命的,站著不動低頭唸A4稿更是要不得。
  6. 善用適當的聽覺、視覺或道具,來加強簡報效果。
  7. 熟悉設備,確定設備在簡報前架設好,而且測試過,運作正常。
  8. 萬一發生技術問題,還有備援方案。
  9. 事先檢查場地,確保電腦投影設備、燈光、音響、座位和空調等,都安排妥當。
  10. 如果使用PowerPoint做為視覺輔助工具,不要用太多動畫、音效和鮮豔顏色,免得觀眾眼花潦亂。
  11. 不要用小字打在投影片上,然後唸給聽眾聽。
  12. 千萬不要唸稿,要用講的,像對著聽眾講話一樣。
  13. 相信您所說的,很說服力地說出來。不要低聲含糊像在喃喃自語。
  14. 有自信。您的站姿和自信感,會讓溝通更有效率。
  15. 如果不小心犯錯了,沒關係,修正後,繼續下去。
  16. 運用3秒鐘法與聽眾做目光接觸。換句話說,直視觀眾的眼睛三秒鐘,然後移到下一位觀眾。然後和一群觀眾做目光接觸,每隔一段時間,掃瞄全場。讓全場觀眾都感覺自己的存在與參與。
  17. 說給聽眾聽,而不要說給螢幕聽。
  18. 不要匆匆帶過。適時停頓,讓聽眾有機會回味一下、想一下。
  19. 做自己。聽眾會原諒您的緊張,但是聽眾希望您能好好的講。
  20. 不要一直抱歉。因為這樣會讓您看起很不適任或很軟弱。如果發現問題,馬上修正,然後繼續。沒有必要指出問題或錯誤,聽眾搞不好根本沒有發現。更不要怪別人。

2023年7月18日 星期二

2023 07 18 左永安顧問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EMBA ●人為什麼要工作?●答案不外乎三種。 一、賺錢維持基本生活(或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 二、製造人生的成就感。 三、與興趣結合。 ●人為了什麼而工作?●答案也不外乎下列幾項: 一、為了自己與家人。 二、為了錢。 三、為了社會眼光。 四、為了得到成就感。 五、為了興趣與理想抱負。

 

辛苦工作對你的人生有什麼意義?│資深媒體人有話說

作者 野人文化

2016/09/01 10:35

(作者/陳安儀:資深媒體人/兩性親子專欄&駐站作家,「媽媽PLAY」及「陳安儀多元作文」創辦人,同時也是「台灣母乳協會」發起人。曾任電視節目企劃製作,後轉任民生報、壹週刊記者。2012年成立「陳安儀的窩心團」FB粉絲專頁,目前已超過12萬粉絲。)

有一次在讀「涂大方自然體驗營」的主事者涂涂老師的研究所論文時,看到一段我很有感覺的話。


涂涂老師說,她以前在公司做行銷,每一年幫公司賣出非常多的產品,因為業績好,所以職位蒸蒸日上。


可是,有一天,她突然覺得自己的人生很茫然:我幫公司賣了這許多產品,除了賺取所需的金錢之外,到底意義何在?就算賣出更多的產品,這跟我自己的人生有何關係?難道我的一生,就是為了賣這樣產品而活嗎?於是,她決定辭職,重新為自己的生命找定位,開始往「探索自然」這個方向走,人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我其實也差不多。我以前很喜歡電視、媒體,對於做節目興趣盎然,轉入報社後,對於採訪、接觸不同的人物也有高昂的好奇心,將跑新聞、拿到獨家視為挑戰。每次跑到別人跑不到的新聞,就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可是,慢慢的,年歲漸長、生了孩子之後,我發現,我關注的事情不一樣了。我越來越不愛看娛樂節目、不關心新出道的偶像、也對八卦漸失興趣。我開始覺得,誰跟誰交往、或是誰有了什麼醜聞,與我何干?難道我的下半輩子,都要浪費在這些我沒興趣的人身上嗎?


再加上,我覺得當下孩子需要我回家陪伴。於是,在考慮過現實層面的問題後,我辭掉了影劇記者的工作,嘗試看看人生有沒有別的可能。


那段時間,我和阿宏因為工作問題時有爭執,於是,我再度反思「工作」的意義。我想,前面提出的三個問題中,前兩個問題都很容易回答:


●人為什麼要工作?●答案不外乎三種。

一、賺錢維持基本生活(或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

二、製造人生的成就感。

三、與興趣結合。


●人為了什麼而工作?●答案也不外乎下列幾項:

一、為了自己與家人。

二、為了錢。

三、為了社會眼光。

四、為了得到成就感。

五、為了興趣與理想抱負。


不過,最後一個問題,就不是那麼容易回答了:


●我的工作對我這一生有何意義?●

對於幫公司賣產品的員工來說,除了賺錢,賣這個產品的意義就是「幫老闆賺錢」。如果,這個產品是大眾所需的話,那麼意義可以說是「幫助大家容易取得產品」,有「服務」的價值。但是,如果這個產品並不是大家所需的話,那麼努力推銷產品的意義為何呢?就有點難解釋了。


而我以前當影劇記者的價值,仔細思考一下,唯一的解釋,應該就是「可以為某些觀眾帶來些許娛樂效果」吧!


在認真檢視工作對自己生命的價值之後,我想應該有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過去的工作都在浪費生命吧?就像我一樣。

但是,可能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想過,一個不「工作」的人生是怎樣的?尤其是熱愛工作賺錢的台灣人。

還記得以前讀過一本小說,十八歲的女主角問她的父母:「如果我不打算結婚、生小孩、組織家庭、像你們一樣工作上班賺錢,我為什麼一定要拿到畢業證書?如果我有辦法不會餓死,我難道不能夠不工作、做我想做的事嗎?」


突然,我覺得有被「咚」一聲敲到的感覺。


如果,有一個家境很好的小孩、不愁吃、穿,他有自己的興趣,想去完成自己的願望(像釋迦牟尼王子),不工作是一種罪惡嗎?


我最近看到一個部落客分享一個日本年輕人的故事。


這個日本人用要來的帳篷和非常破爛的腳踏車,騎車環遊世界。他向餐廳要賣剩下的食物,請路人幫忙添加煮東西的瓦斯,然後用自己的雙腳踏遍世界。


阿宏所帶的藝人胡啟志,當初也是因為想要走遍世界各地,所以選擇學習雜耍、特技,方便做一個一邊旅遊、一邊賺取生活所需的背包客。


梵谷一生幾乎沒有工作過,他靠他有好工作的弟弟扶養接濟。照世俗的眼光看,他簡直糟糕透了。但我們大家,現在卻將他當做偉人一般的欣賞。


又或許,梵谷的「繪畫」就是他的「工作」。他很勇敢的忠於自己「想」做的工作,不論這個工作當時沒有報酬、別人怎麼看待他。


那麼,我們為什麼常常不敢承認,我們「工作」賺錢,其實是為了我們自己?

很多人喜歡說:「我努力工作,為的是養家。」

但是,你真的確定,你的家人需要這麼多的錢嗎?

很多人常常說:「超時工作,為的是給兒女儲存基金。」


但是,你真的確定,兒女最需要的,是錢,還是你真誠的關心與陪伴?

很多人常常說:「情勢所逼,趁能賺的時間多賺點。」

但是,如果你知道,你的伴侶剩下的時間並不多,或是孩子很快就會長大,你覺得,哪一個時間比較緊急呢?

●還是,你乾脆就大聲的承認:●

我超時工作,是因為我需要物質享受。

我超時工作,是因為我貪婪。

我超時工作,是因為我害怕社會的眼光。

我超時工作,是因為我熱愛賺錢的快感。

我超時工作,是因為工作環境讓我有成就與刺激。

我超時工作,是因為我想逃避無趣的家務與負擔。

我超時工作,是因為我並不擅長與家人、孩子相處。

我超時工作,是因為我覺得家庭並不是我的責任。

我超時工作,是因為我愛工作的樂趣甚於其他。


如果,總是因為工作而不在家的父母願意承認這一點,事情就會變得容易解決許多,協談或改變都可以得到空間。


一味的用藉口逃避,只會讓人覺得更為憤怒。


請誠實檢視自己吧!


>>本文出自《致婚姻中狂翻白眼的時刻:女人必修的兩性學分,陳安儀犀利開課!》一書

2023 07 18 左永安顧問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EMBA 妳的25~30:職場探索 妳的30~40:自我實現 妳的40~50:成為上位者 妳的50~:放慢腳步,享受悠閒時光 「自我實現期」的第一個課題是「展現自我」。這個階段的第二課題是「競爭」。女性在職場上隨著不同年齡會處於不同的階段, 每個階段有各自要修練的功課。

 


2023 07 18 左永安顧問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EMBA 妳的25~30:職場探索 妳的30~40:自我實現 妳的40~50:成為上位者 妳的50~:放慢腳步,享受悠閒時光 「自我實現期」的第一個課題是「展現自我」。這個階段的第二課題是「競爭」。女性在職場上隨著不同年齡會處於不同的階段, 每個階段有各自要修練的功課。

 文:臨床心理師黃惠萱 x Patty Chou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踏入職場開始,妳的心境就不斷變化-


老闆好像比較喜歡另一個同事?


展現自我會不會被當作自私或愛計較的表現?


我的成功是不是會讓其他人受傷?



我們常說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乍看這句話好像很有道理,但其實不然。


我們從20幾歲剛出社會一直到60多歲退休之前,花在職場的時間幾乎占了1/3以上,


這一段橫跨數十年的歲月,就像進入更大的家庭或學校一樣,在職場上,


女性隨著年齡會遇到新的挑戰,但有趣的是,


我們卻常用面對「過去」家庭經驗的「老」方法來面對「新」挑戰,這也是問題所在。


從晤談所累積的經驗中,我發現女性在職場上隨著不同年齡會處於不同的階段,

每個階段有各自要修練的功課。

妳的25~30:職場探索

青青今年26歲,社會新鮮人,畢業以後換了幾份工作,她覺得自己一直找不到賞識自己的老闆,總是想換下一個試試看;小莉今年35歲,在第二份工作已經做了5年,老闆好像比較喜歡另一個同事,但自己做不來競爭這件事,她覺得自己已經沒辦法再升官,然而這個理由似乎又不足以讓自己冒險換工作,但停在原本的職位又覺得自己已經沒有進步空間和競爭力,她為此困擾許久。(以上為虛擬案例)

剛出社會的3到5年,是妳在職場的「探索期在這段時間,妳會尋求認同的對象,也會需要從他人身上獲得認同,這個過程會決定妳認為自己在哪些領域擁有優勢,以及自己適合在怎麼樣的環境(包含人事時地物)下工作。

在「職場探索期」這個階段,妳需要擁有與上位者或權威者相處或合作的能力,若妳在過去的經驗中,是與長輩或權威者相處有困難的人,在這個階段,妳很容易會因為與老闆或主管的處不來而影響工作表現,無法發揮所長。這個時候,妳必須靜下心來回想,妳是否容易覺得「上位者對妳提出的想法聽起來更像攻擊而非建議」,因為這些攻擊,妳有時候覺得太挫折而無力在工作上改變,其他時候則覺得被誤解而生氣更不願意改變呢?

不管是脆弱時無力改變,或生氣到不願意改變,兩種狀況都只會讓妳很難和上司產生良性的互動;從老闆或主管的角度來看,會認為這樣員工很難溝通,盡量選擇不用或少用,讓妳在無形中少了很多升遷的機會,得不到認同的妳便會不斷地轉換工作跑道,導致無法在同一個軌道上隨時間累積成就。

若妳屬於這個族群,妳需要的幫助是「減輕面對上位者評價時的焦慮」,焦慮減輕後,妳自然不會總是把建議解讀成攻擊,在職場的路上,也不會步步艱辛。培養休閒的興趣與適度運動,也是在工作時保持放鬆的身心的好方法,此外,瞭解並修正自己對「他人評價的負面想法」,也是一個在心理治療中常用的方法。

身為尚未累積足夠成功經驗的職場新鮮人,自然會比其他階段來得焦慮,但某些容易加重焦慮的信念會讓妳的情緒影響表現,例如:過於要求完美的想法像是「我一定要讓所有人都滿意,否則我只是個失敗者」、過於將責任歸咎自己的想法如「讓主管生氣是因為我太差」、或「主管責怪我的A疏忽,就是輕視我其他方面所有的努力」這類以偏概全的想法等,都會讓你的焦慮更加失控。

妳的30~40:自我實現

在投入特定領域工作數年之後,30~40歲左右會面對的議題是「展現自我」與「競爭,同時,這個階段的女性,在生活上也面臨發展親密關係、結婚成家、成為母親等選擇,是備感壓力的年齡層,因此,這個年齡層也佔晤談人數的最大比例,我們可以將這個階段歸類為自我實現期」。

原生家庭中雙親各自的生涯與職涯發展,以及雙親間的互動模式,就像建築的藍圖一樣,對「自我實現期」的女性有顯著的影響,有些人即使不願意,甚至抗拒它的存在,但卻也無可避免的被默默地被影響了;有些人則是花很大力氣去抗拒,也看似成功抵抗了,但是卻始終說不出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舉例來說,如果妳有個處處為他人犧牲的母親,妳自小知道她的辛苦,很不希望自己變成她,但某一天妳卻發現,自己也常在職場上擔任著犧牲者的角色;另一種狀況是當雙親權力關係失衡,可能會讓妳壓抑自己某些特質,好比有些女人很努力地表現出自己理智強悍的一面,理由是希望自己像父親一樣受人尊重,而非像母親一樣,被認為過於感情用事,久而久之,妳感覺到自己漸漸失去某些柔軟的人格特質。

「自我實現期」的第一個課題是「展現自我」。

在華人社會中,「展現自我」對女性來說是個很大的考驗,因為在華人文化的框架底下,家庭會鼓勵男性展現自我,因為那是成功必須的基石,但女性展現自我則被看作自私或愛計較的表現,當她們在團隊中要報告自己的想法,或對老闆說明自己的貢獻時,這些從小跟著的負面評價像是「妳的好、妳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裡,大家會看到的!」就會在她們耳邊響起,逼退她們放棄表現。

這個階段的第二課題是「競爭」。

在意識形態以及性別刻板印象中,競爭被視為是雄性的字眼,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女性會把競爭看作是破壞關係的炸彈。事實上,透過「良性的競爭」,妳才能發揮出自己適合職場需要的潛能,學習和不同特質的人合作,並且讓不同權力位置的人了解妳的價值。

很多人害怕競爭,就算掛上了良性二字,還是令不少女性感到不安,但其實良性競爭並不會破壞關係,反而可以創造出富有生產力的關係,就像在某些家庭中,雙親可以各自表達意見,透過衝突與妥協,讓家庭生活變得多元豐富,彼此情感更上一層樓;另一類家庭的雙親則視衝突為破壞和諧或規範,家人們傾向遵循著僵化的生活模式,避開成長可能造成的衝突。

因此,競爭並不會因為性別的差異,有對錯之分,只是有這類困難的女性,需要培養面對衝突的技巧,增進消化情緒壓力的方式,才能將職場的競爭轉變成良性成長的養分。

在社會期待與家庭影響下,壓抑「展現自我」的渴望,逃避良性「競爭」的結果,常讓女性變得悶悶不樂,憤恨不平,甚至憤世嫉俗,這樣的女性經過晤談後,發現她們的背後都有很相似的母親形象:一個在兩性關係中不斷犧牲、不被看見,到後來充滿委屈與埋怨的母親

透過晤談,女性必須在心中解決母親無法突破的難題,逐漸瞭解「如果自己都看輕自己的努力,那麼誰都無法肯定妳」,自尊自重才能讓妳成為自己生命中最好的伯樂,這也是晤談存在的意義,與最大的價值所在。

妳的40~50:成為上位者

今年剛滿40歲的筱菲,被老闆找進辦公室,原因是老闆希望她承接公司下半年重要計劃的統籌,她一方面覺得高興、被肯定,有種自己似乎比另一個同事在老闆眼中更優秀的感覺,但另一方面,她同時覺得心情沈重,因為她很喜歡自己目前的工作內容,但她沒有把握可以當領頭的主管,帶領那麼多人一起工作。回到座位上後,她只要一想到要獨自承擔整個組織未來的成果,心情就馬上掉到谷底。

P

在職場上,能力被肯定的方式不外乎兩種:加薪、升主管職,但要能「成為上位者」,要求的不只是能力比別人好而已,在心態上,同時也需要為「成為上位者」做調整與準備,包括在心理層面要必須能「接受競爭後的成功」與有「能承擔失去照顧者的獨立與責任」。

某個程度而言,當一個人被提拔為上位者,表示她在某些競爭中勝出了,照理來說,她應該要覺得開心,因為自己的努力得到回報與肯定,但很多人卻會在此時產生許多之前想像不到的焦慮與罪惡感,像是「我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好」、「我是不是搶了別人的位子?他比我更應該坐這個位子的」、「我的成功是不是讓其他人受傷了?」這些感受與「競爭」息息相關,然而,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她,並不願意成為上位者,原因就是:因為害怕競爭後的成功。

要能夠成為上位者,通常有兩種狀況,一個是在原本的組織裡得到賞識、被提拔,另一個狀況是,當妳的能力提升後,不認同原本的組織,而往其他地方發展,在新的組織架構中成為上位者。上述的兩種狀況,妳都會經歷到與原本的上位者間關係的改變,當這個關係改變後,前者的過程相較和諧,後者則多了衝突與對立。

和原本的上位者關係改變,對很多人來說,會勾起「失去照顧者」的感受,因為從此,不再有人會幫妳顧前顧後、挑錯誤,不再有人可以提供妳過去的經驗,不再有人會幫妳扛起失誤的責任,這些句子聽起來,「失去主管的保護」和「失去父母保護」是否有些相似呢?

成為上位者,意味著在妳之上或同一層的人變少了,意味著妳必須獨力承擔某些責任,對某些她來說,這種獨立的孤獨感令人難以承受,所以她寧可回到下一階,和大家在一起比較愉快!再者,上位者還要負擔領導其他人的責任,承擔未知的風險等,從這個角度來看,上位者的位置既孤單又辛苦,很多能力很好的女性,就會因為心理上無法適應,而放棄了升遷的機會。

一個延續的族群裡,一代一代間的經驗傳承是重要的事,「上位者」是競爭後成功的人,而這成功不只有個人意義,還具有社會意義。

成功的人要傳遞好東西給後輩,能夠勝任上位者的人,在心理層面要必須接受自己內在擁有好東西,並願意透過承受孤獨與責任,將好東西分享給其他人」。

妳的50~:放慢腳步,享受悠閒時光

萍穎今年55歲,她發現自己的眼睛和膝蓋已經大不如從前,一個月總是需要跑2、3天的醫院,每次從醫院離開,她總是很徬徨,想著原來離開職場這件事情,可能已經近在眼前,「沒有工作的自己,又剩下什麼呢?」她這樣問自己。

走過富有生產力的幾十年,在身體和心靈上都慢慢的進入收斂跟回歸自己最內在根本需求的階段,過去可能因為「被他人需要」而不斷驅使自己往前,但是他人的需要同時也占據了本來應該屬於自己的空間。過去的她,不覺得需要停下來聆聽自己的聲音,但是現在身體不允許自己這麼做了,它會抗議妳的輕忽對待,強迫妳放慢腳步

聊到這,其實很多人對於「放慢步調」四個字,是感到相當恐懼的,因為這四個字聽起來就像是停下腳步的前奏。

接近退休的數年裡是生涯中勞動力最後的階段,卻不見得是人生最後階段,可不是所有人都勇於開啟新的章節。我們常見到「擁有愈多的人愈難放下」,可是如果換個角度想,這段歲月可能會是妳最能隨自己心意生活的時光!

張曼娟在《人間好時節》一書提到:「努力工作為的不是工作本身,為的是要讓自己有悠閒的一天。」很多人拚了一輩子,終於換得相對的寬裕經濟與自由時,卻無法讓自己享受悠閒時光,好比努力賺錢買到音樂會第一排的票,卻因為太累而睡著,這多麼可惜!

妳為自己和世界貢獻那麼久,難道不值得好好欣賞人生的風景嗎?

現在的妳,在職場的什麼階段呢?妳在職場上的困擾,符合自己的年齡嗎?回顧自己的過去經驗,可能會為自己現在的新困境找到解決的線索。不管妳處於哪一個階段,把這個階段的任務當成磨刀石,不要逃避迎面來的困難,好好的鍛鍊自己,度過一個階段之後,妳就會比上一個階段更加成熟。

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