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2014 2015 左永安顧問 安永經營管理商學院 EMBA 職能基準 職能認證課程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創業百萬小學堂 台灣大學 和君 品牌 創新研發中心 品質 卓越經營 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王詹樣為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與王永在之母 台塑企業自1954年設立至今,已近60年,當初選擇在高雄成立福懋塑膠公司,是台塑企業跨入塑化產業的首要據點與王詹樣基金會有合作關係的智障者家長總會秘書長林惠芳說,「當初要求受補助單位必須接受績效指標,確實會聽到雜音,畢竟這是額外的工作量,而且也都無法想像,到底要怎樣量化」。

台塑企業這十幾年來透過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捐助許多慈善活動,其中,「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成效提升計畫」不僅是基金會規模最大的計畫,由於拉攏最多人力協助、投入最多心血,影響層面擴及整個社會的世世代代。



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圖/經濟日報提供

台塑企業自1954年設立至今,已近60年,當初選擇在高雄成立福懋塑膠公司,是台塑企業跨入塑化產業的首要據點,儘管草創期間相當辛苦,對於慈善卻不遺餘力,在高雄當地,以不記名方式默默捐贈米給予弱勢家庭,待台塑企業逐漸經營有成,開始透過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以社團法人形式,捐助許多慈善活動。

王詹樣為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與王永在之母,在王詹樣口述遺囑之下,王永慶與王永在1995年成立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以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推動各項公益計畫,除了台灣南部地區,也擴及全省各地。

因緣際會之下,基金會接觸到遲緩兒議題。當時長庚醫院副院長黃俊生關注聽障小朋友,協助他們裝置人工電子耳,有次年度茶會特地邀請王永慶參加,王永慶相當驚訝,聽障小朋友裝上人工電子耳後,不僅可以開口說話,還能流暢地背出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經。


為了幫助更多孩子與家庭,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開始研究發展遲緩兒這項議題。「台塑除了捐贈金額,還可以做什麼?」,這是一直圍繞在台塑內部同仁的問題。




圖/經濟日報提供

王瑞華指點出一個方向,告訴同仁,既然要做,就要集中力量把它做好,台塑擅長管理,對於成效分析與成本概念具有一定掌握,所以期盼針對受補助的早療社福機構,訂定出量化指標。


提升素質 串聯早療機構

一開始早療社福機構相當反彈,覺得做社福,是無止盡的慈善事業,怎能談績效?

與王詹樣基金會有合作關係的智障者家長總會秘書長林惠芳說,「當初要求受補助單位必須接受績效指標,確實會聽到雜音,畢竟這是額外的工作量,而且也都無法想像,到底要怎樣量化」。

起初大家碰頭開會,紛擾不斷,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的意見相當多,會議鬧哄哄。但台塑向社福機構展現決心,強調一旦共同參與,台塑將會長長久久,與大家攜手關注發展遲緩兒的問題。

這樣的決心感動了許多早療社福機構,促使大家化解分歧,朝向同一目標邁進。雖然凝聚共識,卻馬上面臨第一個問題,輔導一個孩童的成本為何?

這個問題即便拿去問早療社福機構,也沒人知道,

因此台塑決定自己計算成本,最後算出日托服務的成本平均每年每人約22萬元,扣除教養費及政府補助的收入與募款等,依據早療機構資金缺口的額度,提供50%補助,換算訂定補助金額每人3萬元。到宅服務則是訂定補助金額約7,000元。

有了補助基礎之後,王瑞華說,接下來就要做評核制度,「做得好或不好,都要不斷糾正自己」,因此制定出補助機構評核指標,只要該機構分數愈高,補助款就會愈多,當大家的素質提升到一定程度,隔年會再調整評核指標,讓基礎愈墊愈高。

制定完績效指標後,台塑還打算串起各個早療機構的輔導經驗,讓優良社福機構可以協助其他機構,提升素質,因此固定每年舉辦觀摩研討會。

王瑞華說,「人之初性本善」,以前感覺似乎沒有人在做這些事情,但台塑搭起平台後,發現大家會開始分享,「只要給社福團體機會,每個人都很樂意盡自己最大努力,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計畫進行四年後,台塑發現還有很多孩童未被發現出來。

王瑞華有感於很多偏遠地區沒有社福機構,或許就是因為地處偏遠,讓發展遲緩兒並未被發掘,因此提出早療社區據點補助計畫。

這項計畫也交給評選績優機構來執行,開辦至今,已推動16個早療社區據點,包括大甲、深坑、大里、水里、貢寮、梨山、屏北與麥寮等。

關懷偏鄉 推動社區補助
今年將在療育資源匱乏鄉鎮,「澎湖西嶼」、「桃園大溪」、「彰化永靖」及「屏東高樹」設置四個新據點,補助設置據點總數達20個點。

針對每個早療社區據點,每年補助約200萬元,16個社區一年花費約3,000萬元,今年還要再拓點四個,王瑞華認為,「只要可以多發現一個發展遲緩兒,就可以多改善一個孩子未來的環境」。

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2006年規劃「早期療育專業服務成效提升計畫」,2007年執行,至今台塑補助1萬2千多人次,累計補助金額3.2億元,但這不是讓台塑同仁感到驕傲的,令人開心的是,接受輔導的孩子將近一半的比率可以轉到正常教育體系。

以去年為例,機構轉銜至其他教育體系之545位發展遲緩兒,其中250名小孩已可與一般孩童上課。




圖/經濟日報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