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96年創辦《PChome》雜誌,那時沒有人知道要怎麼靠網路賺錢。
我也不知道,只是單純覺得上網將成為重要的趨勢,
我想:「有重要的事情要發生了,我應該要去摸索!」
我想像,傳統各行各業在網際網路時代會是什麼樣子,
同時我也做了各式各樣的嘗試,開創了十幾個新事業。
這些全部都是新的事物,但我一點也不害怕,再陌生的議題,
天下總有一本書、一個人可以傳授給我知識。硬著頭皮撐過這段尷尬期,你就學會了。
《明日報》是最有名的嘗試。我是第一個用電子報方式做新聞的人,
改變了新聞報業的工作流程。當時我想的是,
網路媒體運輸成本和複製成本都大大降低,成本變動之所在就是工業革命之所在。
短短一年時間,《明日報》流量超過當時所有的傳統報紙。
不過我生平唯一登上《華爾街日報》,也是因為《明日報》失敗收攤。
但這是我個人的問題、而不是《明日報》沒有發展性。
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沒有那麼多錢,不應該同時進行這麼多實驗,
最後賠的錢超出承受範圍。
大家可能記得生存下來的「PayEasy」、「東方線上」,
但我的失敗不止一例,同時間還有很多新公司同樣以結束營業或被併購收場。
後來我決定把資源集結在PChome上,從訂雜誌、賣數位相機開始,
慢慢演化、摸索出台灣式的電子商務架構。
現在PChome已經進入美國市場,今年內可以達到一千萬個上線物件,
這跟我當初設想的也不相同。
沒有一個事業會按照當初預測的方式成長,你看我在網路家庭的持股就知道,
我當時根本也沒想過有一天我會成為上市上櫃公司老闆。
每個時代都有他的優勢與限制。
當時我沒有足夠的財力給《明日報》更長的摸索時間,
現在我財務的容忍度提高了,但當時能在短時間內號召一票最出色的新聞工作團隊,
這個時代氛圍已經不存在了。
我是一個求知若渴的人,我靠著知識的力量,
理解所有新事物的本質、找到介入的方式。
不知道怎麼做的事情不用怕,因為左鄰右舍也不知道,
然而一旦找對方法,你就是全世界第一人。
不知道什麼緣故,現在的社會變得很內視、往內看,
我對此感覺憂愁,我覺得我們可以再勇敢一些,台灣在世界的影響力還可以更大。
年輕人要更有企圖心,特別是上一代沒有做過、無法想像的事情,不要重複前一代的老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