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16 左永安顧問 TTQS EMBA ICAP 共通核心職能 專家顧問團 專家學院 卓越經營績效模式 中華民國 CMC認證組織 「智財權」、「隱私權」和「公民社會」2020年全球會有260億個物件透過電腦網路相連「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不管是「大數據」、「雲端」、「社群」甚至「行動服務」全部都會被納入IOT的大屋頂下。
2015-06-01 03:37:17 經濟日報 吳仁麟
最近,「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又成了產業界的熱門話題。
和過去最大的不同是,最近這一波的對話裡,國內外科技大廠和大老們把物聯網的定位和層次拉高,甚至包容整合了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科技大浪。幾乎所有人都一致認為IOT是未來一統科技江湖的武林共主,不管是「大數據」、「雲端」、「社群」甚至「行動服務」全部都會被納入IOT的大屋頂下。
討論物聯網的人幾乎都是從一個共同點出發,認為未來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甚至有知名的調查研究單位說,
2020年全球會有260億個物件透過電腦網路相連,並且建構一個屬於物聯網的新時代。
物聯網將會讓人類的生活更聰明,我們的食衣住行都會更便利;出門有無人車代步,冰箱會自動叫菜,辦公室和住家會像是有位隱形管家般透過智慧科技提供全天候服務…,這種種想像其實不是夢想,而是現在進行式。
我們的生活愈來愈「物聯網化」,連呼吸都可以被化成一堆數字讓電腦來存取和解讀。這樣的生活其實開始得比我們意識的更早,早在20年前這世界有了網際網路之後,人類一次又一次的用不同的理由向科技讓步。想想看,20年前的世界對於「智財權」、「隱私權」和「公民社會」的認知到今天變成了什麼樣子?再過20年又會變成什麼樣的局面?
智財權徹底改變了地球上的知識服務業,從百科全書到報紙、電視和電影,傳統的「王國」紛紛成了「亡國」。
而隱私權則成了電子商人論斤計兩來買賣的商品,為了使用各種科技服務,我們甚至簽好切結書把所有的身家資料雙手奉上。至於千百年來東西方哲學一直信奉的「真善美」公民價值,也在今天全部被「網民化」,造就了看似多元的弱智社會。
科技議題永遠是人文議題,在數百年來歷經一次又一次的教訓之後,人類顯然還在學習如何與科技相處。
科技也許可以讓人愈來愈能扮演上帝,但是科學家也愈來愈清楚,最難的不是發明和使用科技,而是了解科技所可能帶來的後果。
從原子彈到基因改造農業,一代接一代的科技人不斷打開了蓋不回去的潘朵拉盒子,科學家們學到的教訓就是從人的角度來思考科技。在沒有完全確認科技所帶來的風險之前,不讓科技走出實驗室,這樣的思維一直是某種倫理與道德,不管在醫學、農業和任何科學領域都同樣被信奉,但總是談的人多,能做到的人少。
1999年,物聯網這個名詞第一次被提出,走到今天,物聯網產業已經被看好在將來創造億兆商機的明日之星。在這樣大家都搶著發物聯網財的年代,顯然該有更多的思索來關心IOT會帶給人類什麼樣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