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婷
Bill Gates已卸任CEO多年,大家總會期待新任接班人是否與Bill Gates有相同的風範。2014年微軟確定由雲端事業部門的Satya Nadella擔任CEO, Satya Nadella出身印度,後來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主修電腦工程。而是怎麼樣的契機與策略,讓微軟能夠有機會超越當初的黃金時期呢?
本文三大重點:1.以人為核心的產品概念,更能抓住消費者的心。2.效率是管理的一切,創新是開發產品與市場的不二法門。3.改變舊有組織結構,建立更有效率且透明的團隊文化。
1.以人為核心的產品概念,更能抓住消費者的心。
當Google收購Motorola,微軟收購Nokia設備與服務部門以後,人們紛紛謠傳,微軟與Google隨著Apple的腳步,一起邁向軟硬體整合之路。而在上一任CEO,Steve Ballmer推出「一個微軟,決戰硬體」的政策下,似乎更篤定了微軟政策發展的方向。隨即Satya Nadella接任CEO的位子後,竟祭出「行動至上,雲端優先」(mobile first and cloud first)的新政策,將公司業務重點放在移動化和雲業務(Azure)上,並進行5年以來微軟最大規模的裁員,辭退大約18000人,而這些裁員名單大多都是跟手機相關業務。
有別於前任CEO加強電腦、手機與平板市佔率,Satya更注重於是通吃所有大小螢幕裝置的萬用Window10。隨即更進一步推出Continuum模式(為Window10系統上的新功能),用於串連跨裝置工作切換,例如在手機上打開Outlook App寫信,使用Continuum 的專用配件 Display Dock,接上螢幕後,投影出來的畫面就像是電腦桌面一樣,搭配藍芽鍵盤和滑鼠,手機變成了一臺PC,讓手機也能完成簡單的辦公室工作。
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的最大目標是每個人桌上都有一台電腦,這個目標為微軟創下銷量與利潤的黃金時期。但目前Apple與Google瓜分硬體市場,在手機與平板市佔率上,微軟只佔了14%,而隨即Satya Nadella新上任,他推定雲端與軟體才是讓微軟起死回生的最好辦法。
藉由微軟的扶植計畫,新創公司不需要設立機房就能推動業務系統上線,藉由免費開放新創公司使用Azure與軟體工具,不僅與新創公司共同成長,更能開拓產品市佔率。
效率是管理的一切!微軟現任執行長帶領公司轉型的3大秘訣
2017-02-24
Bill Gates已卸任CEO多年,大家總會期待新任接班人是否與Bill Gates有相同的風範。2014年微軟確定由雲端事業部門的Satya Nadella擔任CEO, Satya Nadella出身印度,後來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主修電腦工程。而是怎麼樣的契機與策略,讓微軟能夠有機會超越當初的黃金時期呢?
本文三大重點:1.以人為核心的產品概念,更能抓住消費者的心。2.效率是管理的一切,創新是開發產品與市場的不二法門。3.改變舊有組織結構,建立更有效率且透明的團隊文化。
1.以人為核心的產品概念,更能抓住消費者的心。
(圖片擷取:PM Chat)
當Google收購Motorola,微軟收購Nokia設備與服務部門以後,人們紛紛謠傳,微軟與Google隨著Apple的腳步,一起邁向軟硬體整合之路。而在上一任CEO,Steve Ballmer推出「一個微軟,決戰硬體」的政策下,似乎更篤定了微軟政策發展的方向。隨即Satya Nadella接任CEO的位子後,竟祭出「行動至上,雲端優先」(mobile first and cloud first)的新政策,將公司業務重點放在移動化和雲業務(Azure)上,並進行5年以來微軟最大規模的裁員,辭退大約18000人,而這些裁員名單大多都是跟手機相關業務。
有別於前任CEO加強電腦、手機與平板市佔率,Satya更注重於是通吃所有大小螢幕裝置的萬用Window10。隨即更進一步推出Continuum模式(為Window10系統上的新功能),用於串連跨裝置工作切換,例如在手機上打開Outlook App寫信,使用Continuum 的專用配件 Display Dock,接上螢幕後,投影出來的畫面就像是電腦桌面一樣,搭配藍芽鍵盤和滑鼠,手機變成了一臺PC,讓手機也能完成簡單的辦公室工作。
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的最大目標是每個人桌上都有一台電腦,這個目標為微軟創下銷量與利潤的黃金時期。但目前Apple與Google瓜分硬體市場,在手機與平板市佔率上,微軟只佔了14%,而隨即Satya Nadella新上任,他推定雲端與軟體才是讓微軟起死回生的最好辦法。
藉由微軟的扶植計畫,新創公司不需要設立機房就能推動業務系統上線,藉由免費開放新創公司使用Azure與軟體工具,不僅與新創公司共同成長,更能開拓產品市佔率。
Satya Nadella表示微軟目前的獨特價值就在於一個產品可以兩種用途,例如最新推出的Surface Pro 3 是平板,也是筆記型電腦。可以作為辦公用途,文書處理軟體穩定,看影片,甚至可以當作電繪版畫畫。可以發現Satya Nadella不僅想把微軟產品做成辦公用的工具,更是下班讓生活更舒適方便的好夥伴。
以往微軟在創辦人Bill Gates帶領下著迷於創造更高科技,更新穎的發明,而前任執行長Steve Ballmer則是專注於銷量與商業模式,而有別於前兩任CEO的作風,Satya Nadella更在意科技是否貼近人心,除了想為人們在工作上帶來更好的生產力,也想讓產品融入生活,而不是單單只是工作利器。
2.效率是管理的一切,創新是開發產品與市場的不二法門。
(圖片擷取:PowerBI)
在Satya Nadella上任滿一年後,他告訴公司的員工「停止浪費時間,即便你被邀請至一項重大的會議,如果你出現在那邊,對公司進度完全沒幫助,請回去著手原本的事情。」Satya Nadella對效率的要求,從求學時期就能看出來,他大老遠的從印度移民至美國,發現在美國學的電腦課程與在印度的不一樣,美國學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要求他補修很多課,並認為Nadella必須多花一年學習才能畢業。但他不想多花時間在學校,所以一邊打工,一邊上課做研究,甚至為了減少通勤時間,每天睡在實驗室,結果順利的在兩年內完成碩士學業。
而這種效率導向的精神,也在Nadella接任公司CEO繼續延續,例如在每個星期五,Nadella會使用微軟開發的Power BI平台,查看每位高階主管的工作效率、時間管理與有效產出。這種雲端管理術,避免面對面的冗長匯報方法,不僅真的增加管理部門的效率,也顯示出Nadella對移動雲端的熱愛與決心。
Nadella有別於前任執行長的做法,除了把焦點放在軟體開發以外,並以投資的方式,鼓勵新創隊伍開發能應用於微軟平台的產品,例如新創團隊為HoloLens(增廣實境眼鏡)開發App,或為Azure研發相關工具,都有機會得到微軟的投資。而當越來越多新創公司圍繞微軟開發新產品時,這種方式讓微軟更有效率的併購新創團體,也變相提高市場佔有率。
3.改變舊有組織結構,建立更有效率且透明的團隊文化。
(圖片擷取:AGORA)
微軟原本的組織是由專案經理、產品開發與測試工程師組成,每個單位都是獨立的,由各個專案經理負責往上通報。在Nadella的領導下,為了更以客戶為導向,微軟改變了公司的組織架構,將開發過程能更以客戶為主並更重視資料,引進工程研發與產品測試一對一工作方式。此外,Nadella也透過減少負責產品測試人員,並增加數據分析師與設計師到團隊,讓工程師專注在寫程式與測試上,同時提高剩餘測試工程師的地位,不讓他們僅僅做單一產品測試的工作。例如產品測試人員可以參與測試整體產品或是雲端服務,這表示團體工作速度會增加許多。新的改變讓外界嚇一大跳,減少原本的測試人員,又增加剩餘的員工工作量。但根據美國職場人力資源調查機構Glassdoor的調查,發現微軟內部員工對此大規模的裁員感到相當滿意,藉此增加員工間的工作效率。
除了工作效率以外,Nadella也很注重員工們上班的心情。在Nadella大學期間,參加了學校的板球比賽,在一次比賽上,教練要求隊長代替Nadella上場,想不到在決賽時刻,隊長竟要求Nadella上場完成比賽。Nadella表示「我不曾問過他為什麼這樣做,但我知道,如果他沒有要求我再次上場,我的信心會因為被換下場而破碎,而不是輸掉比賽。」
這對Nadella來說是一堂深刻且重要的領導課,在這件事情上,他學會什麼時候介入團員的工作,甚至是該怎麼建立團隊的自信心。Nadella表示,或許身為一個領導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立團隊信心。
無論是蘋果、亞馬遜還是任何一間上市公司的內部管理,一旦創辦人離開後,都會面臨到一個困境,公司是否還要繼續做一家挑戰創新、敢於冒險的公司,還是只要專注在公司現有的核心業務,降低風險並將股東利益的最大化。
在前任執行長Steve Ballmer的領導下,年營收增長四倍,但卻錯失了行動裝置與雲端市場。而在Satya Nadella繼任後,將眼光放在產品與顧客回饋上,並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第一個重大勝績就是在iPad與iPhone釋出文書處理(Word、Excel、PPT)的App,並跳脫在Android手機上提供免費下載做法,改成用戶可在Apple的行動裝置上瀏覽檔案。但想要文件的人,需額外付錢,結果讓這組 Office文書處理Apps維持 iOS App Store 冠軍長達兩週之久。
相較起Steve Ballmer,在短期上Satya Nadella或許沒有為公司帶來直接收益,但仔細一看,能夠發現Nadella將眼光看得更遠,注重工作效率,厭惡官僚主義,以永續經營為目標,注重後續軟體與硬體帶來的產值。而這也是為什麼Satya Nadella可以力挽狂瀾一度搖搖欲墜的公司,讓微軟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