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P職能導向申請實作認證班 3級 24小時
職能分析職能導向課程 5級 77小時
訓練規劃與評量 4級 84小時
連鎖流通零售 醫療生物科技 金融產業科技 資通軟體產業 旅館餐飲產業 投資創新創業 法律法令法規 顧客服務品質 生產商業4.0
資料來源:永豐銀行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近200個國家齊聚一堂簽訂格拉斯哥氣候協定後,全球的ESG浪潮興起,企業必須注重環保永續、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才能獲得市場認同,而這3大指標也是ESG的核心精神。
本篇將說明企業ESG是什麼及ESG的重要性,帶你了解ESG和CSR的差別,並提供3大ESG評分標準,讓你逐一實踐ESG指標,提升企業競爭力。
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 Global Compact)提出「ESG,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概念,即為企業永續經營的績效指標,下方列出這3大項標準的詳細內容,ESG評分機構也會根據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表現來給予評級,再提供給投資人參考。
近年氣候變遷和傳染病威脅全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全球皆開始著重永續發展,希望人類和環境能夠共生共榮,生生不息。為達成這項目標,ESG成為相當重要的績效指標,接下來將說明ESG對企業的重要性。
世界經濟論壇於2020年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書指出,氣候變遷、經濟停滯的風險比原本預期更不樂觀。著名保險管理集團怡安(Aon)於2021年提出《天氣、氣候與災難洞察力:2021年度報告》,指出全球產業因天災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430億美元,比2020年的巨災損失高出15%。值得關注的是,超過6成以上受天災影響的企業,並未事先投保相關保險或預先進行氣候風險管理。氣候造成的損失程度益發嚴重,企業須更著重管理氣候風險,規劃ESG計畫以利符合投保資格。
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時,金融市場就觀察到美國ESG評分愈高的公司,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程度愈低。因為通常ESG評分較高的企業,說明企業體質較穩健,可以做到財務透明公開化和低風險的營運模式。投資人對此類型企業的信心自然較高,不容易撤資,因此企業受到的影響與未進行ESG評分的企業相比,投資風險較低。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議中通過《格拉斯哥氣候公約》,近200個國家同意為2023年減排45%的目標努力,此外美國和近30個國家也將針對未使用再生能源的公部門逐步縮減投資額度,全面支持能源轉型計畫,以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此外,許多國際企業皆要求供應鏈廠商於2030年前提供碳中和相關報告或管理辦法,若無法做到則將不予合作,包含Apple、Microsoft、Amazon和Google等。其中,ESG評分就包含碳排放量和產品碳足跡等細目,因此台灣企業學習蒐集和揭露ESG資訊可說是刻不容緩。
為因應國際永續金融趨勢,金管會於2020年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改善企業ESG資訊揭露品質。鑑於台灣大多數企業和投資人未將氣候變遷因素納入風險管理,且低估ESG資訊對營運決策和風險管理的影響,許多企業依然習慣編製CSR報告書,未提供ESG企業永續經營績效指標。因此「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將「提升ESG資訊揭露品質」列為整體方案需優先達成的目標,預計研提一套適用於目前政策規範和企業需求的判斷標準,提供有意參與永續金融市場的投資者參考,以接軌國際趨勢。
過去我們最常聽到的是CSR(企業社會責任),和ESG有什麼不一樣?我們先了解CSR是什麼。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指出,企業社會責任(CSR,Corpore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企業承諾持續以符合倫理的方式促進經濟,並同時最大程度地改善職場、家庭、當地社區和社會的生活品質。
而台灣也在2010年公告「上市上櫃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守則」,期許企業能夠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強化企業永續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
但CSR僅提出一個永續經營的大方向,沒有一種量化指標可以了解企業是否正在朝永續經營的目標邁進。因此提出ESG企業永續經營績效指標,協助判斷該企業是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
因為企業ESG表現需要針對各方面進行深度分析,所以通常仰賴公正的第三方機構協助評估,但各機構的ESG評分沒有統一的規定和判斷標準,所以一家企業在不同機構中的ESG評分標準會有些不同,但都會針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3大面向去評分,只是每個面向查看的細目不一樣。以下介紹3大ESG評分機構:
MSCI摩根士丹利公司提供金融資訊研究服務,幫助投資人透過指數快速了解市場變化,是全球指數主要供應商之一。MSCI將3大評分標準又細分為10大主題和35個細目,再根據產業領域給予每個細目不同的權重,最後計算分數得出ESG評級。評級由高至低,分別代表「領先」、「平均」和「落後」,目前全球約有8,500家企業,台灣約有120家為MSCI的ESG評級研究範圍,台積電是台灣唯一獲得「領先」評級的企業。想知道其他企業的評級,可至MSCI官網查詢。
另一家指數供應商FTSE Russell也推出獨有的ESG評鑑機制,從原有的3大評分標準下又細分14大主題和300項指數,依照各產業的曝顯程度和主題的重要性,來給予相對應的權重分數。評級由高至低為0~5分,目前台灣約有200家企業為FTSE Russell的研究範圍,但FTSE Russell未免費公開各家企業的評級,只能從台灣永續指數成分股來參考。
Sustainalytics為ESG評分權威機構,研究範圍也最廣,對全球13,000多個企業給予ESG評級。評級方式則是針對企業在公司治理、ESG關鍵議題和各產業會遇到的獨特議題進行評分,將企業所遭遇的風險分為2種類型: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可控制中又分為已控制和未控制,再進一步將可控制風險扣除不可控制風險,即為最後的ESG分數和評級。ESG評級從好至壞為無風險、低風險、中度風險、高風險和嚴重風險,分數愈低代表ESG評級愈好。
想要提高ESG評級,可以從3大面向去強化企業的ESG資訊,分別為企業資訊透明化、碳排放量盤查和數位化管理。
為了讓投資者對企業更具信心,可以拉近減少企業和客戶間不對等的資訊關係,主動公開企業上下游廠商和相關供應鏈資訊,但要注意各家廠商ESG相關資訊的管理,嚴格控管公開ESG資訊可能對企業帶來的衝擊。
全球為追求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許多企業皆要求供應鏈廠商提供碳排放量和碳足跡資訊,因此若企業是國際大廠的供應鏈一員,建議利用再生能源來減少產品或服務會產生的碳排放量,才能避免被國際市場淘汰。
企業可善用雲端數位管理工具,將ESG原則納入QCDS運營績效指標中,改善產品品質,降低管理成本,將內部資訊數位化,創建與供應商協作的平台,深化和企業夥伴間的合作關係。
資料來源:永豐銀行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再生能源資訊網報導,2040年台電發電占比預計調降為現在的一半,將開放更多民間電能企業加入供電行列,協助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放的目標。隨著綠電興起,從2017開始至2022年,已頒發106萬張再生能源憑證,顯示許多企業投入綠電自由市場,透過綠電買賣交易推廣再生能源,背後商機不可小覷。本篇將帶你了解再生能源有哪些,並為你說明再生能源優點以及再生能源憑證,一起搭上這股綠色新浪潮!
依照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之說明,再生能源指自然界中直接或經處理後可再利用的能源,與化石能源相比,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較低,例如太陽能、生質能、地熱能、風力、海洋能、非抽蓄式水力、一般事業廢棄物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可永續利用之能源。以下將介紹5種台灣常見的再生能源發電方式:
太陽能發電是利用太陽光照射在太陽光電板上,形成的正負電位差產生電力,再將其轉為交流電供給電網使用,目前台電的太陽能發電量,累積至2022年4月已有約1億2101萬度電,多設置於日照充足的西半部地區。
主要有4種發電應用方式,可分為潮汐、波浪、海流和海洋溫差。
台灣早期以發展水力發電為主,利用水流從高處沖往低處的位能衝擊,推動水輪機旋轉進而產生電力,可使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彈性調節日夜用電量,具備儲能和發電2種功能。
利用風力推動葉片旋轉產生的機械能使風機運轉,再藉由電纜與電網輸送至所需地點。因為台灣陸域可發展風力發電的區域不多,目前台灣風力發電轉往離岸發展,主要的風力來源為冬季時強勁的東北季風,夏季風力發電量僅約佔全年度風力發電量的30%。
地熱發電的環境條件較嚴苛,需經過數年的地熱探勘,調查地表熱源、構造、岩石標本和水源來分析熱能儲集層,驗證是否具備地熱生產潛能。其發電原理和海洋溫差相似,也是採用地底熱能汽化工作流體來推動渦輪機,再經由熱能交換冷卻後導回地底,重複循環再利用。
以上幾種再生能源適合發展的條件不同,若想要取代現有的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可能還需長時間的努力,才能穩定供電。
發展再生能源除了可降低碳排放,減少空氣汙染和水汙染,避免破壞自然環境外,還有以下3大優點:
台灣98%的發電能源仰賴國外進口,燃料價格與供電成本容易受國際情勢影響。若能發展再生能源,則可以就近供電,節約輸電設備和投資,穩定供電成本與外匯。
國際間倡議綠電最具影響力的組織:再生能源提倡組織RE 100,2014年成立至今,全球已有超過260家企業攜手響應,鼓勵使用百分百綠電、能源管理系統或開發、使用淨零碳建築,提倡企業要用更少的能源做更多事。國際大廠Apple和Google皆為成員之一,身為旗下重要的供應鏈廠商,發展再生能源勢在必行,也能提升企業競爭力,創造更多國際合作機會。
再生能源屬於自產能源,取自大自然且蘊藏量巨大,能源消耗後可再生循環利用,有助於提升環境永續性,相較石化燃料和天然氣發電等一次性資源,對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更加友善。
民國106年之前,根據固定躉購費率制度(FIT),政府或台電公司會用特定費率收購綠電,再生能源發電業者所生產的綠電只能賣給台電公司,再由台電將綠電額度轉賣給企業或個人。但為了提高再生能源發電佔比,民國106年電業法修正通過,公布業者可與用戶協議電價,直接將綠電賣給用戶,並推動再生能源憑證制度,進而推動再生能源市場發展,鼓勵民間興建再生能源電廠,增加業者投資意願,還能夠提升產品外銷競爭力。
台灣再生能源憑證產業發展與推廣協會表示,再生能源憑證即為一種綠電身分證,確認電力來自再生能源設備,並將此電力視為綠色電力。一般來說,當綠電匯入電網後,使用者無法區分電力來源是否為綠電,也無法計算使用綠電的比例,因此需要一張「再生能源憑證」,當綠電業者賣出1千度綠色電力時,即可核發一張再生能源憑證給買方,協助具體化再生能源的成效,應用於溫室氣體盤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和環保標章等。目前台灣主要是採取電證合一的制度,進行綠電交易時除了購買所需綠電,也會獲得相對應的再生能源憑證。
至於如何申請再生能源憑證?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列出6個申請流程,以下為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