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流通零售 醫療生物科技 金融產業科技 資通軟體產業 旅館餐飲產業 投資創新創業 法律法令法規 顧客服務品質 生產商業4.0
上班日的清晨,座落於證交所「起家厝」城中大樓的台灣碳權交易所,
30多位來自學界、科技業、甚至醫界的各路人馬,
正聚精會神學習ISO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方法。
「原來預期來上課拿證照的學員,應該都是上市櫃公司的永續辦公室派來的,
沒想到約有五成是自己花錢、請假來取得證照的學員。」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談到學員組成時,大呼意外。
田建中表示,以股市為例,財務報表是股市之所以得為交易的基礎,
背後是靠眾多的會計師、公司財會人員及教育機構參與,
而進入碳有價時代必須要有碳盤查報告,上市櫃公司約1,800家,
未來都要有永續報告及公告碳盤查數據資訊(範疇一及範疇二)。
未來依環境規範,還將
用電量高、用油或其他化石燃料多的服務業、
運輸業、醫療院所、大專校院、中小型製造業等列入管制,
如
年排放超過5,000噸的醫院、旅館及連鎖商店等也都要納入碳盤查申報對象,
國內碳盤查人力明顯不足。
尤其碳有價時代,碳盤查是最重要的基礎,因為業者所用的
盤查邊界、排放系數、計算方法所用的基本假設等,不是自己說了就算,
而是要經得起檢驗,供應鏈上下游都要檢查,要有完整的標準,
如同會計原則一樣。
而取得碳盤查相關證照的「綠領人才」更獲上班族青睞,
希望能為未來求職時增加新選項。
碳交所一年多前與國際驗證機構BSI合作開設訓練課程,
從ISO14064-1碳盤查、ISO14067碳足跡到ISO14068-1碳中和都有一系列
的課程,協助產業培養相關人才,以接軌國際。
去年已發出1,200多張證照,由於對課程品質的控管,
每次開班的人數只有30多人,扣除假日不開班,一年開40多梯次,
預估今年應可再發出1,300張證照。
田建中指出,原預期來參與課程的學員,大多是企業內永續辦公室被動
由公司派來取得認證的員工,後來發現其實約五成學員,
是自發性的請假及自費來學習及取得證照。主因是看好國際減碳趨勢,
為了未來的職場斜槓做準備,或為現在的職涯加分。
例如有不少科技公司的高階工程師,本身即有製造業生產線的
領域知識(Domain-Knowhow),若加上具備碳盤查專業能力,
就能為職涯創造更多機會。
也就是就算本身並非環境工程相關科系出身,若能對自己所處
產業的製程或工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
透過培訓課程學習操作系統,結合自己的領域知識,將能實際應用在產業界。
雖然市面上也有不少碳管理師、永續管理師等課程,但有些是國內協會授予
的結業證書,或是授證的單位可能權威性不足。
碳交所希望透過 合作,
傳達正確而完整的知識與國際證照,不僅滿足市場的碳盤查人力需求,
也希望協助職場新秀增加專業技能,幫助產業因應國際趨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