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3 22:59經濟日報 黃麗燕(李奧貝納集團執行長暨大中華區總裁)
「執行長,你覺得我應該把資源放在哪裡呢?」最近跟電商一位CEO聊到有關疫情的關係,好像必須要去做跨境,這本來是一個選擇題,現在被推上來變成一個必須面對的必選題。
面對未知的環境,不同的金流平台,上架方式跟相關法規開始變成他的惡夢,他也沒有時間去吸收或消化這些資訊,身邊的人更沒有類似經驗。當然有很多人告訴他,他們可以幫助他、給他提供很多的建議,但他真的沒辦法去做選擇。
我問他:「什麼的狀況下,你才可以做決定?」他說:「我可能要去找一個有經驗、值得信任的人來告訴我該怎麼做!」
在另個聚會認識了一個行銷主管,他負責玻璃製品的行銷跟銷售的規畫,本來的市場是在大陸,但最近要在台灣發展品牌跟推廣產品,他說:「不知道要怎麼開始?」我覺得很好奇:「你在大陸這麼大的市場都能做,台灣又是你熟悉的環境,怎麼反而不知道要怎麼做?」
他苦笑:「就是因為大陸太大,行銷反而單純,因為都被大電商綁住,反正就是那套規則,如果不遵守你就沒得玩。就算不甘心,至少還是看得到效果。
可是回來發現,台灣雖然很小,可是環境太自由、太多元,好像什麼方法都能做,反而不知道哪一個才好?更且要用什麼樣的人組隊?用什麼平台?媒體怎麼安排…都是個問題。
他本人不是行銷的背景,他老闆更是製造起家,偏偏又是後座駕駛,所以反而對他和他老闆都不知道如何做選擇。
這陣子我跟中小企業的互動裡發現,我們用對品牌顧客的方式略微調整以為就是他們要的。比如營運策略、顧客洞察、品牌宣言,但最大的問題不是他們不會用,而是要同時解決他們選擇上的問題,才會好好思考這件事。
有趣的是,中小企業你看它雖小,它的問題卻不會比大的品牌公司來得單純,反而因為大的公司已經有了一套制度,誰該做什麼SOP都清楚,過去也有經驗,但中小企業號稱資源少,反而資源要放在什麼樣的地方?如何放?每一步都是痛苦的選擇!
說實在,中小企業根本沒有資源不足的問題(因為再大的客戶也會有資源不足的問題),其最大考驗在於,他們沒有辦法做決定、沒有辦法做選擇。
他可能買一部500萬的車十分鐘就能決定,但要他決定上300萬的媒體,還是200萬的臉書,還是100萬的Google,還是要不要做品牌?要不要降價?還是…太多他要去思考的,反而讓他可以苦惱一、兩個月,最終還是做不了決定。
針對中小企業的問題,千萬不要認為企業小問題就小,其實各行各業都不同,不要認為做過大品牌就懂如何做品牌,站在顧問的高度,認為提供一個方案就可以立即看到效益。
對中小企業最難的是,要怎樣去建立一個對專業的高度信任?
建議去找市場上「具有品牌行銷顧問專業的代理商」或「有輔導過商業轉型的代理商」,請他們幫忙找人或對現有團隊做內訓,或暫時跟代理商借些資深的人手把手幫他們建立一、兩個case,慢慢去摸索出自己的作戰方式與步驟。
最重要是,讓代理商幫他們建立清楚品牌意識、備好適當工具,但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定時定點追蹤業績及品牌建構成效,相信在一段時間後,就能在業績登頂時為他們大聲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