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9 03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石川馨(Koaru Iskikawa)於1962年發明的,台灣稱為 團結圈。品管圈的流程 包括13個步驟,分別為: 1、組圈; 2、活動主題選定,制定活動計劃; 3、目標設定; 4、現狀調查,數據收集; 5、數據收集整理; 6、原因分析; 7、對策制定及決策; 8、對策實施及檢討; 9、效果確認; 10、標準化; 11、成果資料整理(成果比較); 12、活動總結及下一步打算; 13、成果發表。。TTQS 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 Talent Quality-management System 若想要追求金牌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師範大學 EMBA 找左永安顧問輔導 AI-ESG- PMP- HRD- ICAP- IPAS 人力資源管理 專案管理 品牌管理 策略管理 關鍵就業力 共通核心職能 師資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是由 日本品質大師 石川馨(Koaru Iskikawa)
於1962年發明的,台灣也稱為團結圈。
品管圈也稱為QC小組(Quality Control),
其組成為6人,包括圈長與記錄,其中圈長主持會議(圈會)
而紀錄擔任幕僚,協助議程與整理紀錄。
品管圈屬於自發性,其組成包括主管、員工與現場技術人員,
目的為 藉由
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 workshop)、
共通手法 與 共通流程,
提升現場製造 品質 與工 程
問題的解決。
品管圈的流程 包括13個步驟,分別為:
1、 組圈;
2、 活動主題選定,制定活動計劃;
3、 目標設定;
4、 現狀調查,數據收集;
5、 數據收集整理;
6、 原因分析;
7、 對策 制定及決策;
8、 對策 實施及檢討;
9、 效果確認;
10、 標準化;
11、成果資料整理(成果比較);
12、活動總結 及 下一步打算;
13、成果發表。
共通手法
讓品管圈成員有共同語言(關於如何解題),
可以熟悉工作 並 應用於 現場問題 之分析與解決上。
在共通手法上,
包括
品管七大手法(也稱為Q7):
1.檢查表(Check Sheets)、
2.要因分析圖(Cause-effect Diagram)、
3.柏拉圖(Pareto Analysis)、
4.直方圖(Histogram)、
5.管制圖(Control Charts)、
6.流程圖(Flowchart)與
7.散佈圖(Scatter Diagram);
新品管七大手法(也稱為N7):
1.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2.關連圖(Interrelationship Diagram)、
3.樹狀圖/系統圖法(Tree Diagram/End-means)、
4.矩陣圖(Matrix Diagram) 、
5.矩陣數據分析(Factor Analysis)、
6.過程決策計畫表(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 PDPC)與
7.箭線圖(Arrow Diagram)。
在共通流程上,日本品管圈經過多年的實務經驗累積,
在1990年代 將問題解決流程 規劃出兩個流程,分別為
「問題解決型QC Story」與「課題達成型QC Story」。
QC Story也稱為「品質改善履歷」,讓參與品質圈的成員
(通常是工程與現場人員)可以如同說故事 的方式,
說明現場問題 如何被發現 與 如何被解決 的整個來龍去脈,
並進行知識擴散。
「問題解決型QC Story」與「課題達成型QC Story」
就是兩類的問題分析與解決流程。透過QC Story可以讓參與者知道,
現階段是屬於流程的哪一步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