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6 01:11經濟日報 編譯黃智勤
/綜合外電
瑞士電網製造商ABB集團宣布以26億美元收購美國奇異公司(GE)的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目標是在未來五年中提升該事業體疲軟的毛利率。
ABB預期,收購GE工業解決方案事業每年可望為自身帶來2億美元的成本效益,協議內容包括對GE品牌的長期使用權與一項策略性結盟。GE工業解決方案事業2016年的營收為27億美元,產品包括斷路器、電氣開關設備、照明控制零件與數據中心等設施的能源供應設備,而ABB旗下也有類似產品。
ABB期待透過這起收購案以增加在北美的滲透率,並承諾以自身科技將老舊產品升級,以挽救節節下滑的北美市占率。
ABB已暫停一項規模30億美元的庫藏股計畫,做為併購條件之一。這起併購案將讓ABB一躍而成全球第二大電氣零件供應商,規模僅次於法國的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
ABB也打算在併購完成後讓該部門削減成本、提高獲利能力。
ABB預期,這起併購案的整合成本約為4億美元。
ABB執行長史畢福(Ulrich Spiesshofer)表示:「整合的大方向在於,首先我們要改善該事業體的績效,之後讓其進一步壯大、變得更好。」
GE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的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A)僅為營收的6%,遠低於ABB旗下同性質電氣產品事業部的15%。
大陸資訊 09月25日
一條巨大的鯰魚,能不能攪動中國機器人企業的巨大風雲。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市場。 曾經以廉價而數量龐大的勞動力鑄造起來的世界工廠,在變化之中,必須…
一條巨大的鯰魚,能不能攪動中國機器人企業的巨大風雲。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市場。
曾經以廉價而數量龐大的勞動力鑄造起來的世界工廠,在變化之中,必須找到一條轉型之路。在無數可能的路徑之中,機器人是最連通未來的大道。政策大力扶植機器人,機器人企業遍地開花。
在這個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市場當中,吸引了來自全球的玩家。近年,以瑞士ABB、日本安川、日本發那科和德國庫卡為代表的「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正在加速搶佔世界機器人市場。
「四大家族」均已經在中國成立子公司或合資公司,並在中國多個城市投建工廠。其中,中國是庫卡機器人除德國總部以外全球唯一的海外生產工廠;ABB將上海作為其全球機器人事業總部和兩大生產基地之一。
日前ABB 公司首席執行官 Ulrich Spiesshofer 表示,正在加速在中國的擴張,計劃將機器人生產能力提高一倍,以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自動化設備供應商,極為重視中國市場。
此番加大在華的力量的鋪設,ABB到底意欲何為?
一塊大蛋糕
雖然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機器人市場。然而,就自動化和生產力水平而言,中國和發達經濟體之間仍有較大差距。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每1萬名製造業工人只有36部機器人,而德國為292部,日本為314部,韓國則為478部;中國的機器人密度僅為0.3%,是世界平均水平0.62%的一半。
這些數字既代表了差距,也意味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波士頓諮詢預測,在中國、德國、日本、韓國和美國的推動下,到2020年時,各行各業由先進機器人承擔的任務比例將從目前的8%上升至26%。這5個國家的機器人購買量將佔到全球購買總量的80%。
不僅如此,機器人的普及帶來的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勞動成本的壓縮。這也是大量勞動廠商願意發展機器人的理由。
根據波士頓諮詢西爾金的說法,自動化的快速普及速度,幾乎站在「人類學習曲線」和「摩爾定律」的中央——摩爾定律認為,運算能力每18個月至2年就會提升1倍。而即便你很優秀,人的生產率充其量每10年能夠提高1倍——相比之下,研究人員可以讓機器人每4年把生產率提高1倍。
而且更重要的因素是人口紅利的消失和人口老齡化。
中國的勞動力人口預計會從2015年的10億降至2030年的9.6億,到2050年滑落至8億。當下被政府視作本土企業生產和使用機器人的最佳時機。
深圳一位知名投資機構的投資總監對雷鋒網說:「現階段,人工智慧落地還相比遙遠。機器人要比人工智慧更快落地、更快實現商業化。「
2017年4月4日,國際律師協會(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發布的研究預測,由人工智慧和機器人主導的工業4.0影響深遠。屆時雇傭一位機器人的花費大概在每小時5-8歐元,比在中國聘請以為勞動力更便宜。而且機器人相比起人工還有更多的優勢,比如,不會生病、不會罷工、保證穩定的產出。
機器人帶來的巨大收益不僅讓企業青睞,政府也為此進行巨大的扶持和巨額的補貼。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機器人產業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評價機器人的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
(雷鋒網標註:圖片來自端傳媒)
總理李克強提出的面向未來的製造戰略計劃《中國製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中,便將「工業機器人」列為重點發展對象之一。此外,在2016年4月由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大力機器人產業,使其躋身國際水平,取得重大突破。
政策的大力扶持,龐大的市場空間。ABB當然不會放棄這個黃金遍地的市場,ABB 在中國銷售的機器人中,超過 80% 是在中國開發、生產和運輸。
9月20日消息,ABB 公司首席執行官 Ulrich Spiesshofer 表示,正在加速在中國的擴張,計劃將機器人生產能力提高一倍,以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自動化設備供應商。
PerceptIn CEO 劉少山對雷鋒網說:「ABB這一步走得非常正確,除了因為中國的市場比較大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進中國比較容易本土化。”
有專業人士分析認為,這是ABB超越同行對手們在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全球領先地位的大計劃中的一部分,藉此也能保住ABB在中國電子移動基礎設施領域的領先地位。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切入中國市場,ABB也作了巨大的努力,在人才任命上都選擇中國本土人才。今年4月17日,ABB任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顧純元博士成為「加入ABB集團執行委員會的首位中國負責人」,這是ABB集團委員會出現首位中國負責人。
今年1月1日,ABB以市場為導向設立的電氣產品、機器人及運動控制、工業自動化和電網四大事業部正式生效。
放眼全球市場,ABB四大事業部排名均首屈一指:電氣產品市場位列第二;運動控制市場位列第一,機器人市場位列第二;過程式控制制市場位列第一;輸配電市場位列第一。
ABB中國這四大事業部的執牛耳者分別是:ABB(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ABB中國電氣產品事業部負責人趙永占、ABB(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ABB中國機器人及運動控制事業部負責人、ABB中國機器人業務單元負責人李剛 ;ABB(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ABB中國工業自動化事業部負責人、ABB過程工業業務單元北亞區及中國負責人蔣海波;ABB集團高級副總裁、ABB中國電網事業部負責人張金泉。
這個班底被外界譽為四大金剛,班底也透露出ABB對中國市場的足夠重視。
ABB與中國
ABB和中國的淵源有將近百年的歷史:
1907年,ABB向中國提供了一台蒸汽鍋爐;
1974年,ABB在香港設立中國業務部;
1979年在北京設立辦事處;
1992年,ABB在廈門投資建立了第一家合資企業;
1994年,ABB將中國總部遷至北京;
1995年正式註冊了投資性控股公司——ABB(中國)有限公司。
2005年,ABB在中國建立了全球7大研發中心之一。
2016年,ABB在華約84%的銷售收入來源於本土製造的產品、系統和服務,中國保持ABB集團全球第二大市場的地位。
過去6年間,ABB中國申請的技術類專利數量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其中在絕緣材料、小件裝配機器人、混合直流輸電、新能源併網技術方面處於全球領先水平,中國成為ABB全球研發實力增長最快的地區。目前,ABB在中國已擁有研發、製造、銷售和工程服務等全方位的業務活動,40家本地企業,1.7萬名員工遍佈於139個城市,線上和線下渠道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
目前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大多數都來自外國品牌,中國機器人的商家在核心零部件上仍然需要依賴進口零部件。一位做機械臂的深圳企業對雷鋒網說:」機械臂的舵機仍然需要進口,因為中國舵機的鍊鋼精度不足夠。「
劉少山對雷鋒網說:「和ABB相比,中國企業在技術上仍有很大的差距。「
9月20日,據相關媒體的報道, ABB將在中國提供更多的充電設置。對此,劉少山認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布局。如果未來機器人覆蓋率足夠高,充電設置將是一個暴利的行業,只需要付出微薄的電費就有巨額的收入,況且充電有足夠多的延伸空間。
劉少山對雷鋒網進一步解釋說,基礎設施的商業模式擁有非常穩定的收入,但可能就是毛利率比較低。
《紐約時報》曾撰文「發達國家採取的傳統途徑是,先增加收入,並以製造業為基礎構建穩定的中產階級,然後再向服務型經濟過渡……中國則正面臨著機器人時代進行類似的過渡。」
且看ABB能不能在強手如林的局面中,廝殺出一條血路。